經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會第十五屆十三次會議決定,作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學術交流項目,中國科學院學部第52次論壇——“光催化分解水”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于10月21日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召開。論壇執(zhí)行主席、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主持了會議,中國科學院學部化學部常委會主任朱道本院士致開幕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北京大學黎樂民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院士分別主持了會議的四個階段報告和討論,十二位本領域一線工作者做了特邀報告和專題報告,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和中國工程院礦業(yè)及能源學部的十余位院士作為特邀專家出席會議,國內從事光催化分解水研究的160多位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并參與了學術交流和討論。
李燦院士致辭
朱道本院士致辭
本次論壇針對光催化分解水研究領域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精選了十二個學術報告,基本涵蓋了我國光催化分解水領域近幾年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李燦首先做了題為“光催化分解水的機遇與挑戰(zhàn)”的主旨報告,介紹了目前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tài),并從基礎科學角度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光催化分解水的關鍵科學問題以及實現高效分解水的挑戰(zhàn)性,并對領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和應用前景做了深入分析。隨后,與會代表結合學術報告開展了深入的討論,內容包括:自然界光合作用PSII中鈣錳氧放氧活性中心精細結構及其人工模擬合成研究,功能化模擬氫化酶高效產氫分子催化劑的研究,金屬配合物基高效產氧分子催化體系的研究,寬光譜捕光材料的研究,光生電荷分離有效分離及其微納尺度上的光譜及成像表征研究,光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以及光催化、光電催化理論研究進展。
將太陽能通過光催化轉化為化學能的研究(包括分解水和轉化二氧化碳),是一種理想的太陽能轉化、儲存和利用方式,是人類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的一個最佳途徑,被認為是能源領域的“圣杯”。國內外近幾年的基礎研究成果和發(fā)展趨勢已經清晰地表明,光催化分解水極有望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一種顛覆性科學技術。通過本次論壇,大家欣喜地看到,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學者在光催化分解水的某些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領先,在人工光合研究方面站在國際前沿起跑線上。但光催化分解水要實現工業(yè)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還需要研究人員在基礎科學方面做出更大、更長期的努力。
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是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統(tǒng)一領導下、各學部常委會和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等共同承辦的高層次學術活動。論壇旨在推動前沿科學理論和技術探索,促進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系統(tǒng)深入開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及國際學術交流,發(fā)現和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倡導科學民主,鼓勵學術爭鳴,充分發(fā)揮學部對我國科學技術前沿和未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引領作用。
本次第52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科院化學部、中科院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大連化物所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中國科學》雜志社共同協(xié)辦。
大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