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分子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1808組)許國旺研究員團隊與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余祖江教授團隊及美國NIH莊正平教授團隊合作在肝衰竭轉化醫(yī)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共同揭示了肝衰竭的代謝重編程機制,提出代謝干預治療肝衰竭的新策略。
肝衰竭(ACLF)以肝功能急性失代償、器官衰竭為特征,死亡率高達50%。肝移植仍然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該方法存在供體缺乏、費用昂貴、等待期患者病程進展快速等難題。臨床上亟需尋找一種有效的肝衰竭治療策略。針對此問題,該研究團隊采用功能代謝組學策略,開展了肝衰竭的代謝重編程機制及干預研究,揭示了肝衰竭的異常代謝特征,即糖酵解、檸檬酸循環(huán)與尿素循環(huán)受抑制,脂肪酸氧化與谷氨酰胺回補增強。異常代謝主要受高氨和缺氧的微環(huán)境影響。體外研究發(fā)現,抑制脂肪酸氧化,糖酵解被動增強,可以提高肝細胞在高氨和低氧微環(huán)境中的存活率?;诖税l(fā)現,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肝衰竭治療策略,即抑制脂肪酸氧化,提高肝細胞再生能力。
曲美他嗪(TMZ)作為特異性的脂肪酸氧化抑制劑,是一種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在該研究的體外和體內模型中發(fā)現,TMZ干預后的肝細胞糖酵解增強,有效降低了微環(huán)境中肝細胞的凋亡率。在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隨機臨床試驗(ChiCTR-OPC-15006839)中證實,使用TMZ治療肝衰竭患者后,3個月的總體死亡率明顯降低。本研究為治療肝衰竭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相關結果發(fā)表在《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等的資助。(文/圖 周洋)